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两会聚焦|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09 10:48:35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中医药传承创新,这对我们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是极大的鼓舞。”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神医华佗故里,中医药是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秦凤玉表示,在中医药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亳州中医药产业也迎来重大机遇。当前,正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

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亳州市2023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增长11.3%,其中,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

“在中医药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亳州中医药产业也迎来重大机遇。”秦凤玉告诉记者,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优,亳州正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定位,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中药材种子种苗组培繁育、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科研、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壮大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越来越全。“我们积极抢占更多赛道,大力发展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加速布局草本美丽产业。”秦凤玉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对中医药健康养生的需求愈加旺盛。目前,“亳州养生”品牌逐渐走向全国,现有养生花茶企业1009家,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此外,草本养生膏方、食品、饮品等产品市场快速扩大。

近几年,中药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在抗疫考验中得以彰显,加速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去年,我们成功举办第39届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发布《RCEP国家中医药行业亳州共识》,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开展合作,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医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秦凤玉介绍。

这也为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红利。2023年,亳州中医药贸易额达到1380亿元,出口额占安徽省的81.1%、全国的10%,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盟市场广受欢迎,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奥硝唑片进入非洲市场。

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的城市,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促进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循环畅通,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亳州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建市只有20多年时间。对亳州来说,大力推进包括中医药产业在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立市强市的根本举措。“亳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秦凤玉表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秦凤玉从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坚持资源聚势,锚定发展“主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地区优势,集中发力“4+6”产业集群,做强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高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4大传统支柱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特色产业,并逐一制定产业规划。

二是坚持平台赋能,提升产业“集聚度”。坚持展会搭台、商会牵线,办好药博会等国际化展会,加强与商协会合作,吸引优质项目,将平台“流量”转化为项目“留量”、产业“增量”。今年2月份集中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518.6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制造“高端化”。围绕新型工业化提出“1215”目标,即净增规模工业企业不少于100家,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规上医药制造业、白酒及保健酒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力争今年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20家。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抢抓市场“新机遇”。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荷兰中国商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等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等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等拓宽沪苏浙地区市场,扩大向欧盟、东南亚、葡语系国家出口规模,在全球竞争中拓宽产业空间、提升产业质效。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紧盯企业需求,持续改革创新,全力纾困解难,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秦凤玉列举了亳州提升营商环境的几颗“心”:优服务,让企业办事省心;优政策,让企业倍增信心;优机制,让企业经营舒心。

目前,亳州已经出台《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亳州市支持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制定《亳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去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贷款67.2亿元、用地8351.2亩、用工2.2万人。“我们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秦凤玉说。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

亳州处于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尤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亳州已经从长三角“边缘地带”,发展成中原城市群汇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亳州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我们始终坚持扬亳所长,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秦凤玉告诉记者。

如何抓住机遇?“要想富,先修路。”区域协调发展中也是如此,路通了,时空和心理距离近了,各种新的发展机遇才能不断涌现。“我们将发挥背靠大中原、面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亳蒙高速二期、徐淮阜高速亳州段,开工建设亳郸高速项目,建设阜蒙淮城际铁路亳州段,做好亳蒙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涡河航道一体化项目建设,尽快实现亳州机场通航,全力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大通道,进一步构建深化合作的开放大格局。”秦凤玉说。

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打通有形的道路,更要连接无形的路,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秦凤玉指出了“融合”的关键。融合才能发展,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亳州坚持战略互动、经济互联、资源互通,加强与沪苏浙地区城市等高对接,包括深化与奉贤区结对合作,扩大长三角“一网通办”等服务事项范围,引进优质教育、医疗、文旅等资源,开展多层次人才交流等。

“我们围绕‘4+6’产业集群,在沪苏浙地区开展驻点招商,吸引长三角先发地区重大项目落户亳州,加快与奉贤区共建的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建设,推进与沪苏浙地区开发园区签订的26个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我们还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秦凤玉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利好。

同时,亳州加速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我们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深化与沪苏浙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联合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加快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秦凤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形成创新驱动强劲动能,亳州正在探索飞地用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加快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