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智华、王哲
17年弹指一挥间,从只有28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长为全球性的高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全球安防行业的标杆,海康威视走过了不平凡的成长之路。
作为这家明星企业的“当家人”的陈宗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康威视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持续不间断的改革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
创新是最核心的要素
身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今年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他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关数字经济的内容,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为我们科技创新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陈宗年特别指出,对未来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了我国的优势:“当前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综合优势明显,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下个阶段的发展要求,我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的路径还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需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企业家是最具改革创新精神的群体,为此,在推动改革创新方面企业家要带好头,政府和社会要更关注和支持。”陈宗年表示,在越来越好的创新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海康威视”涌现出来。海康威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责无旁贷。
陈宗年介绍,海康威视创立以来坚持以创新、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一条主线来发展,这是助力海康威视发展诸多要素当中最核心的要素。技术变现,是创新的重要目标。海康威视将每年销售额的7%至8%投入研发,持续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加快了技术向产品的转化,好的产品不断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又推动了公司销售额的稳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技术推动是一方面,海康威视所有的产品开发还来自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海康威视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建立了面向市场的研发、销售体系。
“改革开放40年了,海康威视是持续改革的先行者,是改革造就了我们。”陈宗年指出,对一个科研院所的改革,对国企改革,海康威视提供了一个经验和模式。海康威视为什么能改革成功?陈宗年认为主要是因为地处浙江杭州这片拥有创新基因的土壤。浙江的创新环境是非常好的,尤其“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普遍叫好,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都很强。所以无论是政策、人才、自然环境,亦或是创新创业的氛围,浙江都做的比较好。另外,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人才所处的环境好与不好,是检验创新环境最关键要素。浙江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拥有几代企业家的沉淀底蕴,这支企业家队伍,对创新发展将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支队伍带来的创业热情,感染了很多人,使浙江一直处于创业激情似火的年代。。“改革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海康威视也会继续积极推动自身改革。”陈宗年对记者说。
高质量发展下一站
陈宗年表示,目前海康威视已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是在质的提高上,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人工智能进行技术和产业群布局;二是海康威视要打造成行业内世界第一品牌;三是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进行全球化布局。
陈宗年指出,海康威视的研发都是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这些年行业走过了三个鲜明的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三个过程中海康威视不同时期分别掌握了不同的技术:在数字化阶段,海康威视掌握了编解码技术;在网络化阶段,海康威视掌握了视频网络存储、网络传输技术;在智能化阶段,海康威视掌握了视频智能识别、分析等比较前沿的技术。
去年10月,海康威视发布了“IOT-基于神经网络的认知计算系统——海康AI Cloud框架”,旨在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全面引入AI技术,并助力解决行业和用户“痛点”。陈宗年介绍,AI Cloud是根据安防行业的技术演进和业务发展需要,结合物联网、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这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业界共识。在十余年的实践中,海康威视对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理解深刻,率先总结和提出了AI Cloud架构,它不仅仅是技术架构,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业发展理念,是智能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应用等的融合。
陈宗年对本刊记者表示,“智能芯片、智能分析、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演进给物联网带来的广阔的应用空间,这些都像散落在一起的珍宝,应用也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而AI Cloud就是用一种高屋建瓴的思维,遵循“边缘感知、全网认知、按需汇聚、分级应用”核心理念,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的特点,让这些碎片化的应用串起来,解决物联网智能应用上的问题,在满足不同业务应用的需要前提下,拓展更多有价值和效益的智能物联数据应用,从而促进业务的应用效果和新的亮点业务应用的产生,并且能更加有效的服务于大数据智能分析,辅助业务决策。”
陈宗年认为,海康威视从政府、政企、企业、民用消费等不同领域,根据AI Cloud的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三层不同的业务应用需求,重构智能物联网的应用体系,从中必将产生更多新的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于各行业的业务,以及开拓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