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由中国—东盟中心和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2018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正式开始了访华之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文莱《婆罗洲公报》、柬埔寨《柬埔寨之光报》、印度尼西亚《印度西亚商报》、老挝《万象时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缅甸《7天日报》、菲律宾《人民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泰国春天新闻电视台和越南通讯社等来自东盟十国的18家主流媒体23位记者,前往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进行采访考察,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发展经验和美好成果,亲身感受中国人民的温暖和友善。
采访的第一站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大的城市——上海,上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城市,也是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港口城市,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和最快的磁悬浮列车,处处散发着自由、开放的气质,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同时也是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黄浦江边这些被誉为“万国博览会”的楼群在时间的洗礼下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与江对岸的浦东新区遥相呼应,汇聚成上海这座城市古老与现代交融的迷人景致。
“我最后一次来上海是在10年前,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菜,十分好吃,非常顶呱呱。那时来上海是因为要写一本有关林忆莲小时候记忆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My Shanghai》,因为林忆莲是上海人,所以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上海美食。在陪她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起做采访,一起录节目,一起逛街,还有最美妙的事情就是一起吃饭,因为可以吃到很多非常地道的上海菜。” 新加坡海峡时报海外新闻副总编陈丹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如今,当我再次踏上中国这片热土时内心激动不已。”陈丹薇说,“10年是一个非常久的时间,久到只能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来了解中国,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次来中国让我特别地兴奋,不仅可以吃到久违的上海菜,还可以亲身感受当下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进程。”
“在我的印象里,10年前的上海已经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大都市了。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从市区乘坐快铁到机场只要半个小时,这是特别快的,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今天的上海跟10年前相比,城市容貌更美了,建筑物更高、更摩登了,绿化做的更好了,人们的素质也更高了,尤其是绿化,我觉得比新加坡做的还要好,因为多种了很多花,新加坡更多种的是树。” 陈丹薇说。
在经历了一天的参观考察后。陈丹薇告诉记者,上海给她最大的感受不仅是城市外观更干净、更美丽了,而是给人一种很繁荣、很富裕的感觉,道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变少了,名牌进口车却多了很多。在参加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交流会后,陈丹薇表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真心实意地在做对外开放工作,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非常喜欢这里,因为上海和新加坡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我也非常喜欢北京,因为北京的历史和人文吸引着我。” 陈丹薇说她来过5次中国,其中2次是去上海,3次是去北京。
陈丹薇兴奋的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将被派到北京分社工作,这让我可以再一次融入中国的生活,并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我觉得中国现在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以往大不相同,已经真正强大起来了。”
“我现在感到最担忧的是我的中文不太好,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想好好学汉语,多了解一些中国政府使用的关键词,以便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陈丹薇表示,“十分期待在中国工作,因为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未来有可能留在中国生活。”
采写/摄影:《中国报道》记者 张洪瑞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