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虽然几天就胖了3斤,但这位缅甸记者对中国还是爱得深

发布时间:2018-05-11 11:53:3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5月8日,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团将继续在中国进行为期9天的参访之行。在经过几天的参观和考察后,东盟记者团感叹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方面有了深度了解,对中国这片广袤的热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我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来中国,因为公司有很多人竞争,自己被选中的机会很渺茫。当得知被选中来中国的时候我很惊讶,也非常地兴奋,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到这里,感谢中国给了我们这次来华参访的机会。”缅甸广播电视台记者李自娟兴奋地对《中国报道》记者说。

说起李自娟的中国缘,还要从她学习中文开始。听她介绍,5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中文,一学就是6年,每天早上6点到8点是学习中文的时间,9点后开始学习缅文。她告诉记者,虽然学习中文很辛苦,但是很开心,也非常喜欢。

“因为小时候母亲经常告诉我学习中文很有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我能好好学习中文。”

“这次来中国参访,也是领导知道我会中文就派我过来了。”李自娟说,“在这个世界上中文和英文比较占优势,但是学习中文对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因为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到缅甸投资,当地人如果会说中文的话,就会比其他员工更占优势,像广西电视台到我们内比都公司参观,每次领导都会派我去做翻译,这对我的工作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

因为从小学习中文,李自娟通过书籍和电视对中国有所了解。她说非常喜欢看中国的一些武侠小说和电视剧。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等。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看动画片《熊出没》,觉得熊大熊二特别有趣。她还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杨幂、黄晓明、刘亦菲、成龙、林更新等中国影视演员。如今,随着中缅贸易自由区的开通,中缅边境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一些缅甸商人从瑞丽批发电影电视光盘回来卖,每次回家我都会带上一些到内比都去看,希望这次来中国也能买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光盘。”李自娟说。

“这次来中国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前都是听说中国发展的如何好,现在终于相信了。因为中文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上海发展的很美,高楼很高,如果抬头往上看,帽子都会掉到地上。” 李自娟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原来以为老师说的很夸张,但是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

李自娟说,“我非常喜欢吃中国的美食,最喜欢吃糖醋鱼和海鲜,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消费不起,一年到头也很难吃上两次。这次来中国这几天就胖了3斤,非常喜欢这里,感觉不想回国了。”

在经过了短短几天的参观和考察后,记者看到李自娟专注的目光若有所思。“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就发展的这么好,再过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会不会不敢让人想象?”李自娟说,“我们缅甸在全部方面都需要像中国学习,希望中国可以在政策方针、科学技术、战略管理、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帮助缅甸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自娟表示,一些发展比较落的国家也都需要像中国学习发展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国家。“我看到中国的城市很干净,连灰尘都没有;人们的素质也都很高,不会随处乱丢垃圾……我觉得缅甸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中国,需要加紧改变。”

李自娟说,“中国在各个方面发展的都很好,城市管理的也很好,到哪里去都很方便,虽然自己没有车,但是出门就可以搭乘公交车。但是我们缅甸有的地方是没有公交车,有些地方只能骑摩托车。而且,在缅甸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是需要倒车的,不像中国的高铁可以直达。未来,希望我们国家也可以有高铁和地铁。”

在跟她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李自娟对刷卡特别感兴趣。“我觉得这边到哪里都可以刷卡比较方便,如果忘带零钱的话就很麻烦。”她说还很关注中国的其他方面。比如,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等。

李自娟说,这里的孩子很幸福,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范围很宽很大,不会像缅甸那么窄小。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可以受到这样好的教育,因为只有受到这样的教育,我们下一代人的素质、行为才不会那么差、思想品德才会有所提升,从而为缅甸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缅甸的人才都想留在国外,除非缅甸能发展的像中国一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否则很多人都不想回去。”李自娟对《中国报道》记者说。

在记者问及未来是否会来中国发展时,李自娟表示,中国的竞争压力太大,虽然缅甸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但是对缅甸的环境比较了解,以后有可能去仰光创业。“因为现在仰光很流行创业,政府鼓励年轻人创业,这样会对缅甸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但是在缅甸创业是很艰辛的,不像中国有那么宽松的创业环境。”李自娟说。

李自娟告诉记者,等以后赚到钱后,会带着家人一起来中国旅游,“我很喜欢这里,一定还会再来的。”

采写/摄影:《中国报道》记者 张洪瑞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