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不会有中国的明天。
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镌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40年来,中国书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也正是有了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发展理念才能不断创新,引领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宵衣旰食、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也让世界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因为改革开放,中国更加开阔眼界、创新思想,向世界借鉴先进经验;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对接国际规则,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世界的发展轨迹共振,激荡起动人心弦的音符。
从最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伴随着改革开放树立越来越科学的发展观念。
曾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发展是最重要的任务。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甚至一度追求经济增速,“以GDP论英雄”,把GDP增速当作判断经济形势好与坏最重要的标尺。
过于追求速度,就往往不能顾及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关注世界经济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中国经济未来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全球经济周期和规律,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提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积累,为进一步满足人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量”到“质”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我们转变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经验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吸取世界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在全球经济格局变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全球参考意义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