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从菲律宾到中国:这大概是最长情的寻亲之路

发布时间:2018-05-30 14:51:24 推广来源:中国东盟报道

△ 作者(右二)与克莉斯汀娜(右三)、吴文发(左二)兄妹及家人合影。

克莉斯汀娜默默地坐着,紧紧盯着大厅旋转门,眼神既紧张又期待。当看到我坐到身旁时,她的脸上露出感激的微笑,紧张的神情好像放松了很多。克莉斯汀娜是来自菲律宾的记者,年逾50岁,作为东盟记者代表受邀参加中国东盟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赴上海、浙江、江苏参访并赴江苏无锡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

论坛的欢迎晚宴后,克莉斯汀娜没有回房间,就在酒店大堂等候着从福建赶来的中国亲人。

采访活动的温情插曲

5月3日至13日,东盟十国的2位媒体官员和18家媒体23名记者受邀参加由中国—东盟中心和中国外文局联合主办“2018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以及在无锡红豆杉庄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

记者团在上海期间,菲律宾人民晚报记者克莉斯汀娜告诉我,她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在中国福建,但有很多年没有联系。因为她不会讲中文,而哥哥一家人不会讲英文。

我很惊讶,也愿意为这次寻亲做点事情,随后拨通了给她哥哥吴文发的电话。我告诉他,菲律宾的妹妹正以记者身份在中国采访,并告诉他们记者团的行程。这个普通的电话,牵动起两位亲人的心,也牵动着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的心,她嘱咐中心工作人员为寻亲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当克莉斯汀娜得知已经联系上了哥哥,非常欣喜。当得知吴文发和家人将从厦门飞抵无锡会面时,这位含蓄的女记者眼睛里闪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一路上,她很认真,吃饭、参访、活动从未迟到。参访过程中,她仔细记录、拍照、默默思考,在众多活跃的记者中,她并不显眼。但我看得出,她在认真对待密集参访活动中默默期盼着与哥哥会面的那一刻。

无锡,是记者团参访的最后一站,也是论坛召开的地方,还是克莉斯汀娜和哥哥吴文发将要会面的地方。多年未见,他们会不会陌生,将会发生什么?我的心里也有些忐忑。

珍藏的亲情记忆

过了好一会儿,克莉斯汀娜突然指向门口,一位花甲之年皮肤黝黑的老者推着箱子走进旋转门,后面还有老伴儿和一个年轻姑娘。这就是吴文发和家人。

克莉斯汀娜起身,我们匆匆迎过去,他们的相见,不是相拥,不是喜极而泣,不是痛哭呼喊兄妹,而是对视一笑。这场温情的对视,穿越了时光,承载了两个家庭在两个国家的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吴文发立即颤巍巍掏出一张大的塑封照片, 这是这么多年家里仅存的一点记忆,他把几张家庭照和几张个人证件照塑封在一起。那张大照片中,有克莉斯汀娜妹妹一家的合影,有吴文发兄弟与妈妈的合影,有克莉斯汀娜小时候的照片,还有她和丈夫30年前的工作照,这些都是十几年前,吴文发去菲律宾时他收藏并一直保存下来的。

他们没有进房间,拖着行李在大堂咖啡厅坐下,迫不及待问起对方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孩子工作等。吴文发掏出个小本给我,请妹妹把她自己家庭、她兄弟姐妹的家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业全都写下来。克莉斯汀娜含笑接过本,低头写起来。我全程帮他们翻译、讲解、标记,他们也都仔仔细细用笔写好每一条细节。

在咖啡厅的一角,记忆在静静地回溯。虽然大段时间他们并没有共同的经历,但相通的血液让他们彼此懂得。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整个晚上,他们都沉浸在对家族历史的追忆中,身处中菲两国的家庭故事脉络慢慢清晰。

1934年,他们的爸爸当时只有13岁,随同乡去了菲律宾,从理发店当小工干起,后来渐渐长大,开了小食品店,炸米糕和油条。他爸爸与吴文发的妈妈生了3个孩子,与克莉斯汀娜的妈妈生了4个孩子。这7个同父异母的孩子现在分别生活在约旦安曼,智利圣地亚哥,中国香港、福建以及菲律宾马尼拉……吴文发和克莉斯汀娜分别是中国妈妈和菲律宾妈妈生的最大的孩子。他们两人相差15岁。他们的爸爸去世时,克莉斯汀娜只有8岁。

如今,克莉斯汀娜和爱人在报社工作,三个孩子很优秀,是大学讲师和工程师,讲起孩子时她很自豪。吴文发也是真心为妹妹高兴——他从个体户开始做起,现在孩子一起经营服装工厂,生活安稳富足,克莉斯汀娜也为哥哥欣慰。吴文发告诉妹妹,现在正在福建老家修建吴氏祠堂,预计2019年竣工,希望她届时能参加竣工仪式。克莉斯汀娜微笑着欣然同意。

第二天,克莉斯汀娜按照日程安排参加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哥哥家人在周边散散心,等妹妹工作结束再叙。论坛结束后,我忙完手头的工作,发现克莉斯汀娜已经不在会场了。我赶忙打电话,才知道她怕打扰我工作,自己去找哥哥了。当我在二楼餐厅与他们会面时,克莉斯汀娜的微笑中带着歉意,她不想打扰我的工作,请新加坡《海峡时报》的记者帮忙在纸条上写了一句中文“我们可以通过翻译软件交流”,她把纸条展开给哥哥看,兄妹俩会心地笑了。这些天,他们在我忙工作的时候,渐渐尝试用翻译软件沟通,这也让他们有了更多交流。

最后一个晚上畅聊后,在回房间的路上,他们邂逅了还在工作的《中国东盟报道》记者团队,为她和哥哥拍下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合影。他们微笑着道谢,我知道内心里他们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植根血液里的勤奋

送别哥哥后,克莉斯汀娜很感谢我们的帮助,也敞开了心扉,道出了哥哥不知道的往事。她说,“这次参访,我看到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像马云一样白手起家,我意识到身体里流淌的中国血液根植着勤奋努力的基因。”

△ 克里斯汀娜(右一)与东盟国家媒体在一起在杭州参观采访时合影留念。

父亲去世,家里的经济也开始捉襟见肘。克莉斯汀娜和妹妹就读公办中学和小学,为了能考取减免学费的公立学校,她们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后来,她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在马尼拉的大学学习新闻。“大学四年级时,学校让我们去实习。我被分配去警察局去采写故事。那次,我们有四个学生,来自四所不同的大学,警察局主管问我们愿不愿意在办公室接电话。我当然愿意,因为拘留室在一楼,而主管办公室在二楼。在那里,我们除了可以得到津贴之外,还更容易得到新闻线索。”她也深深知道,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不仅自己这样努力,还影响着孩子们考取了菲律宾最好的大学。

她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天下父母心一样,都希望孩子和亲人过得好。她一再感谢中国—东盟中心帮助她与哥哥相聚,也感谢中国与东盟媒体记者的密切交流使她有这次来中国采访的机会。回国后,克莉斯汀娜发来好几篇在中国采访的故事的截图,都发表在人民晚报头版。

杨秀萍秘书长在与中国东盟媒体见面时,也分享了这个暖心的故事。虽然语言不通,但这次寻亲见证了跨越国界、血浓于水的亲人团聚。这是中国—东盟民心相通、血脉相连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东盟联合记者团活动中绽放的一朵温情美丽的小花。

采写:林晓青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