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5-10-14 16:13:19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丰富食品标签信息展示形式,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等问题。

“数字标签的应用,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在第二届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介绍食品数字标签推广进展时表示,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已有千余款食品拥有了“数字身份证”。

展示更多标签信息

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市民李女士拿起一瓶某品牌调味品,掏出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几秒钟后,手机屏幕自动跳转至一个清晰规范的页面。页面上方醒目地显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家商品二维码中心权威发布。她轻触屏幕向下翻看,该款产品的外观照片、产品标准号、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批次、生产企业名称及详细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

“以前总得眯着眼看小字,尤其是老年人,根本看不清生产日期和配料表。”李女士一边放大屏幕上的营养成分表,一边对《中国报道》记者说,“现在扫码就能看到大字,还能听语音朗读,特别方便。”

这正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应用场景。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不仅可获取传统标签上的全部信息,还能借助手机的页面缩放、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实现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有效破解“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的难题。

数字标签是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根据《公告》,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可以标注的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信息,可通过数字标签展示。其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避免重叠、堆积,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数字标签二维码邻近位置应标示“数字标签”等字样,便于消费者识别。

“数字标签与传统食品标签相比没有版面限制,企业可以展示更多纸质标签上的信息。”宫国强说,数字标签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食品标签展示方式的新渠道和新载体。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认为,本次《公告》的发布意义重大,解答了业内企业关注的核心内容,清楚说明了数字标签的要求是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减免、哪些信息需要保留等。

多位食品行业从业人士表示,数字标签的核心价值在于显著提升消费者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其打破了实体包装的限制。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借助手机便捷、全面地了解食品信息。同时,数字标签还可借助音视频等形式辅助信息呈现,优化消费者的体验感,真正实现“让标签说话”。这顺应了消费者对食品信息透明化的需求,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了解,从2023年超过40款产品完成数字标签试点工作,到2024年参与数字标签试点的产品超过400款。2025年作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截至8月底,涵盖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大宗食品类别的超千款食品应用数字标签。目前,上海、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北京等省市正在推广数字标签。

鼓励数字标签等“多码合一”

除增加了食品标签的可读性、丰富了标签的内涵外,数字标签的推广还具有标签简化、环保增效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

《公告》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将数字标签的二维码与食品标签上的追溯码、结算码等整合,实现一码多用。

产品溯源等其他信息内容可整合至数字标签页面,也可通过链接方式分别关联至已有信息的网络地址,从而实现“多码合一”。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公告》鼓励“多码合一”,不仅能规范食品标签、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也为食品生产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数字标签能够展示更多因实体标签版面受限而无法展示的合法信息,实体标签可简化生产者地址标示,聚焦消费者关注的信息,减少食品企业生产成本。以食品生产者地址为例,食品生产者在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展示生产者详细地址后,可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将生产地址简化标注为县级行政区名称,并在生产者名称后标示。如,某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上展示的生产地址为“XX省XX市XX县XX镇XX大道XX号”,可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为“XXX生产者(XX县)”。

这一简化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重大。在宫国强看来,在降本增效方面,以目前16万家生产企业计算,每年平均每家企业降低1万元成本,整个食品行业就可节省16亿元。此外,数字标签还能减少油墨和材质的使用,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减碳都有着重要贡献。

监管更为明确

随着我国使用数字标签的阵容加速扩张,实际应用中,数字标签的合规性和监管也更加明确。

今年3月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新国标首次规定了数字标签的应用原则,明确了数字标签的合法身份,但仍有很多细节有待明确。比如,标准提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简化预包装食品包装上标示的标签信息”,但哪些可以简化、哪些不能简化,尚未说明;使用数字标签,线上信息是否存在被商家篡改的可能;也有数字标签应用企业反映,预包装食品标签新国标发布后,虽然明确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但很多食品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对数字标签应用的合规性存在顾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标签的应用。

对此,结合预包装食品标签新国标和本次《公告》可知,数字标签不强制标示所有强制性标签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等,但同时在食品数字标签与实体标签上展示的信息,信息内容应保持一致。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展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保相关信息的客观、科学,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同时,《公告》进一步提出,企业应建立完备的数字标签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具体而言,企业需实施版本管理,完整记录标签初始版本和历次更新版本内容,确保数字标签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建立翔实的操作日志,在标签初始创建和后续修改时均应记录操作时间、操作者身份、操作类型、操作内容以及操作来源等关键信息。日志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采取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标签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安全,有效防止数据泄露、越权访问或篡改,确保标签数据安全性。

《公告》特别指出,数字标签标示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广告、营销等其他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标签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它推动食品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透明”,从“单一告知”迈向“互动沟通”,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诚信的食品消费生态。

我国作为全球率先将数字标签纳入食品标签法规体系的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接下来,食品数字标签还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并探索与网络食品经营、智能家居等创新应用场景的衔接,打造食品数字标签的生态链,使数字标签惠民生、暖民心。”宫国强表示。

(《中国报道》2025年10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