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帆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在新疆的治理,虽然长期遭受西方世界所谓“人权”问题的刻意抹黑,但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社会民生取得长足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有目共睹。新疆从不是人权的洼地,而是世界人权发展的典范区域。

9 月 23 日下午,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上,游客们正在欣赏舞蹈表演。 摄影 / 郭莎莎
历史性成就证明了新疆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新疆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带领各族人民为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权进行不懈努力。7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权益得到全方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作为全党全国的大事,推动新疆治理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
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维护了各族人民的基本安全权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人权,这是人权哲学的基本常识。新疆依法保持对“三股势力”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坚决防范和遏制“双泛”、宗教极端等错误思想渗透传播,新疆社会实现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各族人民的安全感满意度从2012年的87.58%上升到2024年的99.42%。新疆创新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马背调解室”“盖碗茶调解室”等一批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创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民族团结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做好民族工作。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各类活动为各族群众创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润疆筑牢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新疆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持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和命运相通。制定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为各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了各族人民发展权落到实处。新疆锚定国家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到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7499.47亿元增至20534.0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3495元增长到78660元。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给各族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截至2020年底,新疆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疆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实打实的巨大成绩,生动体现了新疆人权事业的持续发展。
治理经验对世界人权发展具有示范价值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新疆治理不仅为人民带来福祉,还为发展中国家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一是立足长远的系统谋划和总揽全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国家战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减租反霸、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新疆人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愿景。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为新疆治理指明了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推动中央和国家各部委、19个援疆省市支持新疆发展建设,以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领域的工作。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新疆治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新疆长期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着力解决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新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新疆治理注重塑造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发展中国家强化国家认同、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70年来,新疆治理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一事实粉碎了西方“以疆制华”的战略图谋,更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边疆治理和人权发展经验:要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构建长远规划,以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结合起来,让国家认同坚如磐石,推动人权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供稿:聚焦中国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