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工作生活在北京的沧州人向别人介绍老家时会说:我们那儿有威震四方的武术杂技、特产有金丝小枣、鸭梨、红盖大螃蟹,还有那个著名的铁狮子……如今,如果再向别人介绍,他们喜欢自豪地再加上一句:我们有渤海新区。
地处河北沧州的渤海新区作是中国东部沿海面积最大的开发区,它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新区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可建设利用空间1300平方公里,北依京津,南接齐鲁,地理优势明显,是改革开放一片宝贵的“试验田”。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中,2007年挂牌成立的渤海新区迎来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渤海新区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纷纷落地。
一组数据预示着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未来发展无限的可能:
2017年,沧州渤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7.4亿元,同比增长7.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2亿元,同比增长5.5%;
全部财政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12.4%;
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89.8%。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至2018年6月,渤海新区累计承接京津项目1245个;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近80%,以微排放、零排放项目为主。
保留“北京户口”让落地更顺畅
△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企业在进行生产作业。
3年前,部分制药企业陆续迁出北京,但多数新药产品难以落地和实现规模化生产。而首批进入的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北京朗依制药沧州分公司却实现了2015年年初签约入园、当年4月开工建厂、10月完成基本建设开始试生产。总投资超3亿元的北京协和药厂沧州分厂正在加紧建设,即将投产,北京斯利安公司将原料药部分外迁至渤海新区,从事医药中间体研发的沧州普瑞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客户都是默克、辉瑞等知名药企……
目前,位于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为28.29平方公里的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引进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津冀生物医药项目近30个,国家1.1类新药占到了“十二五”期间全国批准总量的30%。
为什么它们的落地会如此顺利?
中国报道记者近日在沧州采访时了解到,渤海新区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给企业吃下“异地监管”的“定心丸”,入园企业保留“北京户口”,药批文号等部分管辖权仍属北京,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和监管,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既解决了新药品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又能继续享有北京的资源优势,保留“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和首都市场。由此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政策壁垒,为北京医药企业落地河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继续加大北京药企引进力度的同时,渤海新区还重点深化与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合作。现已签约津冀生物医药项目近30个。其中,由石家庄四药投资40亿元的医药工业园已经开工,将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由天津医药集团投资23亿元的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北京、天津两个医药产业转移聚集区“双核驱动”发展格局。
总部研发在北京 转化生产在新区
△ 科研人员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工作。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渤海新区按照“企业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新区。科技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新区”的思路引进建设了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60万辆微车项目已经投产,威旺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未来将成为北汽集团贯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重要基地;着力打造渤海新区北京科创产业园,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渤海新区产业化促进基地加快推进,中科院微电子产业园启动建设。
在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津合作方面,渤海新区重点在发展港口经济、推进产业融合上做文章,天津东丽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全面启动,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正式揭牌。在集装箱合作基础上,渤海新区全力推进黄骅港与天津港股权合作,加快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大港和邮轮母港。
未来渤海新区把对接京津的重点进一步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聚焦,向高端石化、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国际贸易等领域持续发力。
“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正在积极地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海洋经济,争取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沿海经济带。”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认为,协同发展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只有协同模式有大创新,才能实现对接京津大突破。坚持深度对接融合,持续放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集聚效应。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