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马尾:梦开始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8-08-14 10:32:3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侯小燕

 

“闽在海中”“闽人以海为田”,福建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从海上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而距离省会福州约20公里处“临江、拥海”的天然良港马尾便是梦开始的地方。

择高处立

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最具规模的造船基地(资料图)

1866年,在以“求富”“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背景下,清廷重臣左宗棠、沈葆桢不甘心“国之重器受制于人”,在此创办了中国近代最具规模的造船基地——福建船政,这便是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船政创办初始,他们运用“自强不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中国智慧,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引进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一时间,众多的“中国第一”在马尾诞生,马尾也因此成为中国海军的摇篮、中国航空业的首创之地。与它同时创办的船政学堂,更为中国近代科技人才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50多年后,在新搬迁的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办公大楼的顶层,专门设有一间厂史陈列馆。站在陈列馆的阳台上,眼前辽阔的产线、崭新的厂房、高耸的吊车与往日辉煌的历史瞬间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时空的对话——一梦百年!原来船政先贤播下的工业报国的火种,在马尾造船人心中,从未熄灭。

就低处坐

“船政大臣沈葆桢反复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并派出学生留欧学习,师夷长技,借法自强。”厂史馆解说员王睿林向记者介绍。船政局鼎盛时期共有工人两三千名,为掌握洋人造船的各种技艺,沈葆桢亲自考核,要求“中国匠徒自行按图制造,不许洋匠在旁”。从1869年第一艘千吨级木质兵商两用船“万年清”号下水,至1907年止,彼时的福建船政共制造各式兵商两用船40余艘,占当时中国造船总量的82.5%。

这种艰苦创业、为国图强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马尾造船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公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了更频繁的贸易往来。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于2016年整体搬迁,不仅建立了新的船坞和码头,大量自动化设备也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公司更拥有120多人的研发团队,并特邀国外知名造船专家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助力企业产能转换升级。

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设的生产车间

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依靠项目带动和科技创新,已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海工船舶产品,平均每3年提升一个等级,其中设计、制造的集装箱船,被评为“世界标杆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并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10年,公司承建了世界首艘84米双体半潜式可移动居住辅助平台船,该船配备了目前全球最高等级的DP-3动力定位系统,该项目在英国荣获“2014年度海工支持船”称号;2016年,“全球首制”、“世界第一”的227米深海采矿船顺利起浮,它融合了多项世界尖端技术,代表着目前世界深海采矿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

“我们从2002年开始做海工船,一步一个脚印,从最简单的海工装备,到现在高附加值的海工船建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们厂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交船100多艘,其中95%都是出口订单。” 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永辉对记者自豪地说。

向宽处行

早在船政时期,马尾造船厂与东南亚各国就有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公司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船东及航运服务商建立起了商务合作关系,并针对这些国家的实际需求,加大新船型的开发、设计研究力度。5年来,交船数量达5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0艘,占比超过60%。

公司为国外客户生产的“全球首制”“世界第一”的227米深海采矿船(图片由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在与这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除了公司自身的历史、区位及品牌优势,闽籍华人华侨饮水思源、回馈家乡的乡情,也帮助公司拓宽了发展之路。

常永辉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跟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业务量还是蛮大的,新加坡方面是一个批量建造的油船项目,主要是11000吨的化学品油船和32500吨的成品油船,这两个船型都是给新加坡油王林恩强先生的兴隆集团建造的。林恩强先生祖籍福建莆田,经常会回老家看看,在新厂搬迁后,我们很想有一番作为,便去新加坡拜访了他,林恩强先生对我们厂的造船技术、质量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在2017年末正式承接了这个项目。应该说在建造的进度和质量方面,船东还是非常满意的。预计2019年春节前首只船便会交付使用。马来西亚方面,目前我们主要有两个客户,一个是拿督张仕国先生,他祖籍福建闽清,他的南昌造船集团是东南亚做海工辅助船最大的公司之一,他在我们福船集团订造了很多海工辅助船。第二个是与另外一个拿督王建利先生的合作,我们做了2+2艘1162TEU的集装箱船,首只船预计今年年底会交付。”

目前公司已接获新船订单约60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订单有40多艘,占比超过70%。未来几年,公司将由制造向创造转型,重点拓展海洋工程船、海工辅助船、8万吨以下商船及军品船舶等项目,将打造成海峡西岸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军工产品的造船基地。

“开眼看世界,国人当自强”,这道历史之光曾经短暂的照亮了晚清的夜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还将恒久地照耀着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