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燕
2017年9月,德化陶瓷艺术家陈仁海和他的设计团队研制的系列陶瓷作品,被选为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国宴瓷和国礼瓷。说起这次入选的经历,这位“国礼大师”的激动之情依然溢于言表:“这次金砖会议的国礼都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德化县委、县政府组织了我们这些陶瓷业的同行,集整个产区的优势去参加了这个征集,本来我们想能入选一件就已经很好了,结果16件国礼,有15件是德化瓷,我们团队是5件入选国礼,2套的国宴餐具我们做其中的一套,承担的任务是最重的。”按照组委会的要求,此次的设计要有中国特色、金砖元素及闽南韵味,“所以我们的设计主要强调思想内涵、工艺特色,从这两方面来结合组委会的要求,结果大获全胜。整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金砖会晤结束后,陈仁海意外地接到了两笔来自墨西哥和印度的订单,而以前他的陶瓷作品多数销往欧洲,“欧洲人和美国人非常的喜爱‘中国白’,他们崇尚白色,原因是干净、通透、一目了然,这就是‘中国白’的魅力和今后发展的潜力。”
陈仁海和他的设计团队为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研制的国宴瓷
实际上,德化瓷早已“名声在外”,陈仁海所说的“中国白”(BLANC DE CHINE)就是法国人对德化瓷的赞誉。比起耳熟能详的景德镇瓷器,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输出商品的德化瓷,似乎并不被国人所熟悉,这就愈发的使人想一探究竟。
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这一切的疑惑终于找到了答案。记者了解到,原来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近代瓷都。宋元时期,德化瓷的发展就已初具规模,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崛起,开始制作国外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德化更成为中国古陶瓷外销史上最早大量出口的陶瓷产区。
就在这一时期,德化瓷随马可•波罗来到意大利,成为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自明代开始就已风靡欧洲。这些光泽如玉、温润明净、宛若象牙的瓷器,以超越黄金的价格,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并开启了欧洲长达300多年的仿制史,对世界的陶瓷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化因此被许多专家称作“世界官窑”。2015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高度肯定德化作为陶瓷发源地之一的历史地位,授予德化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随着1999年在印尼海域沉没的清代巨型帆船“泰兴号”和2007年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出水的德化瓷达几十万件。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仍然可以看到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至今保存完好的若干件瓷器,瓷型以粉盒、盘、碗、碟居多,瓷面装饰的图案优雅精巧,充满异国情调。
1999年打捞出的“泰兴号”沉船里的德化瓷
而在这个“因有陶瓷,方有德化”的古镇中,千年的窑火,仍在燃烧。
创立于1619年的月记窑,距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在明清时代兴盛一时,烧制的瓷器远销海外,目前仍坚持每月烧窑一次,除了一些批量生产的茶壶订单外,还有一些陶艺村中创客的作品。窑炉依山而建,每次烧制时长大约2天,需要木材4万斤,以维持1300度以上的窑温。采用传统的柴烧技法,为的是让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胚体表面,形成层次丰富的灰釉,这样烧出的陶器返璞归真,天然去雕饰。更有意思的是,在每次点火前还需进行窑神的拜祭,祈求烧制顺利。
距今约400年历史的月记窑
月记窑旁规划面积837亩的洞上陶艺村,不仅有传统手工制作区,还设有当代国际陶艺交流中心、陶艺工作室、大学生创作基地等多个陶瓷文化景区。谈起陶艺村的建设情况,项目负责人梁女士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追求修旧如旧,所有的东西都想让它保持原有的风貌,所以没有像别的地方做那种现代化的建设,我们还是想一步一步慢慢来。目前政府也准备参与进来一起规划,想把这里做成德化对外的一张名片,我们想依托这里的传统文化,规划出青年创业区、大师创作区、陶瓷体验区,包括一些个人工作室,还有餐饮、娱乐、民宿,所有东西都容纳在里面,它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完整的文创园区。”
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家才能入住陶艺村呢?梁女士表示:“我们本身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也是想聚集一些有新的创意、又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艺术家来这边和我们的创客做一些艺术上的交流。目前我们的工作室都是无偿给艺术家们使用的,不收取租金,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比如食堂、住宿等生活配套设施,不管是常住在这里的艺术家,还是外地过来想要交流几天的艺术家,我们都同样提供这些生活的配套设施。”
洞上陶艺村
同样,成立于1998年的顺美集团,也打造了一个陶瓷文化园区。该文化区是陶瓷制造业向文化+旅游+科技转型的综合园区,目前已建成“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瓷客部落众创空间”、“顺美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日用瓷全自动生产线基地”等项目,还将继续建设“中国海丝陶瓷文化博物馆”,实现产品、创意、文化、旅游等资源的整合。
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公司总经理郑鹏飞对记者说:“每天都有国外和国内的客人来,在这里下订单。和我们合作过的国家有100多个,现在的主要客户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很多,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客人,如果要买陶瓷、买西洋工艺礼品,肯定是来德化,德化能被评为世界陶瓷之都,主要就是其他地方都不能超越德化。”目前,顺美集团德国分公司也逐步发展壮大,在德国的许多商超里,都能买到顺美生产的陶瓷制品。
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
德化陶瓷业蓬勃的发展,还吸引了祖籍德化的新加坡商人陆震源先生回乡办厂,1995年,他收购了德化当地的国营老厂,创建了福建省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公司研发部经理范灿明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量已经翻了4倍,生意越做越大,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高级日用瓷和新骨瓷酒店系列,在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几十个国家都有专门的办事处,主要向四、五星级酒店推销我们的系列产品。我们的产品主要依靠品牌、质量跟服务取胜。在日用瓷这方面,目前我们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全国前三名的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有增加。特别是在东盟国家的销售量。”
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级日用瓷
德化,这个仅有33万人口的小县城,陶瓷企业就有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品销往五大洲190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和沿线国家有商贸往来的企业达90家,对44个沿线国家都有出口业绩,仅2018年的1月至5月,对沿线国家的出口额高达1342.96万美元。
唯有梦想,方能远航。德化,这座千年陶瓷古镇,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的传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