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詹尼斯·坎巴耶夫
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法学院教授
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的全球战略,也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模式。这一倡议强调中国与邻国乃至世界在互利互惠中共同发展和繁荣。习近平主席执政伊始就把“一带一路”构想放在了中国外交的首位。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仿效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而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它意味着,将形成连接东亚、中东和次大陆的陆路网络以及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地中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经济大走廊。
为了推动这个倡议,中国建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来支持“一带一路”计划。另外,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投资开发银行(AIIB),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也是为了满足伙伴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需求,包括道路、电力和电信项目。这些计划的核心元素就是“打破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瓶颈”,这一瓶颈阻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大量的融资将会进入这些国家的道路、铁路和港口建设。同时,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只是现有国际和区域发展银行的补充而非替代品,它们旨在按照国际条例有序而透明的运行。
“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而包容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向所有国家开放,旨在结合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与所有相关国家的利益。5年来,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与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与30多个参与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中国希望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达到与合作伙伴“双赢”的目标。
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向所有国家开放,并不在意他们是否采取西方民主制度。中国正尝试着去了解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需求: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发展,并且他们不希望在西方强加的政治附加条件下发展。
“一带一路”计划面临多方挑战,中国要勇于担当。对中国的不信任是个别国家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美国,其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的统治地位的挑战。还有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领导人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潜在的障碍,同时中国还需做更多工作,向其他国家说明“一带一路”确实是希望能和绝大多数人达成“互利共赢”的结局。总而言之,中国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带一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的。
但是,当今的社会正在变化,这是一个新机会和新挑战共存的世界,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需要深度调整的世界,一个国际力量正转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中国希望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追求互利共赢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进步。
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必须与世界的发展并肩而行。中国必须意识到其和世界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紧密,中国与世界的牵连越来越深化;同样,世界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如此。
中国需要倡议建立一个全球的合作网络,积极寻求其他国家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让世界知道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结果。中国可以成功地战胜这些挑战,因为中国追求的是中国人民以及其他国家人民的共同幸福。
中国应该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外交政策上坚持诚信、友谊,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其他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通过对话和协商促进国与国之间和平解决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需要坚定信念,在国际社会中,所有的国家,无论大小、实力和发展水平都是平等的,整个社会的命运是掌握在所有国家的人民手中的。
中国需要推动一个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建立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全方位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良好期许,而“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一系列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正让这些期许变成可以触摸的现实。
采访整理:解读中国工作室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