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5日,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高层对话、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国际盛会,也是双方共同发展、开放共赢、开拓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东博会、峰会创办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本次博览会将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主题,呈现出高端、创新、务实、拓展、扩大、提升6大亮点。迈入舞象之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如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助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
△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宣传海报
高端
高层对话引领睦邻友好大方向
高端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基础。15年来,中国与东盟牢牢把握睦邻友好的大方向,积极加强高层交往和政策沟通。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成为双方增强高层对话的平台。前14届东博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共有67位中外领导人、29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本届东博会上,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继续高规格出席。作为本届东博会的主题国,柬埔寨首相洪森将第11次率团出席,同时,一批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部长级官员、世界500强企业领军人物也将参会。此外,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特邀合作伙伴首次由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担任,这是博览会服务“一带一路”的新突破。展会期间,通过大会演讲、领导人会见、共植友谊树、政商对话等高层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增进战略互信,使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成为地区稳定之锚。
创新
“南向通道”打造政务合作新亮点
创新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第一动力。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与东盟主题“韧性和创新”高度契合。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创新设置“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和“南向通道展示区”,并首次在“魅力之城”展厅设置“主题国岛”。本次展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将首次设立中国—东盟创新成果展区,集中展示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科技项目和产品,展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成效。
结合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参展产品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绿色节能化,对创新元素最为凸显的参展行业进行整合,将先进技术展区扩大一倍,还扩大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展,金融、电子、建材、食包、工程机械等展区也增大创新产品参展比重,以科技创新升级带动更全面的经贸合作,激发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同时,积极推进中心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的南向通道建设。南向通道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南向通道的建设,将让“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完整的环线。
本次博览会将邀请南向通道五省区政府参加,继续发挥独特的资源集聚优势,在海关、物流、质检等领域建立更多机制,为南向通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将南向通道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政务合作的新亮点。
△ 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宣传海报
务实
巩固既有园区合作模式
务实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内涵,也是注重实效的东博会一大特色。本届东博会强化展会经贸对接与交流功能,专门设置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园区合作展示区”和东盟产业园区推介会。
当前,中国已经与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展开产业园建设,合作领域实现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覆盖。广西钦州产业园与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的“两国双园”模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志性项目。产业合作与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拓展
以东博会串联“一带”与“一路”
开拓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共识。本次东博会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努力串联沿线国家,为中国—东盟及区域外国家经贸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今年,东博会第五次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写入重点主题之中。东盟各国大多具有沿海优势,更是中国在“21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此番,东博会更是将自己的“朋友圈”扩大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延长线上的坦桑尼亚,实现了自身建设发展又一次突破。
除了惠及“一路”,东博会还将携手“一带”。一年前,第14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一带”与“一路”在南宁邂逅成为一大亮点。今年,东博会将原有的“一带一路”展区与国际展区合并为“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持续提升东博会的国际影响力。
扩大
配套论坛助力非传统领域合作
扩大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路径。以往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举办了206个会议论坛,推动部长级磋商以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沟通,建立起多领域合作机制。
今年东博会将举办37个高层会议论坛,新增应急救援和海洋2个领域的论坛。这些论坛涉及诸多非传统领域。既有关乎环保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也有推进人文交流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以及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配套论坛的举行真正将中国—东盟合作的福利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挖掘中国同东盟各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往届东博会上展示的东南亚传统艺术作品
提升
南宁打造中国—东盟合作“新高地”
提升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也借助东博会的力量,意欲打造中国—东盟合作“新高地”。
南宁对于东博会的投入,既落在“硬处”,也落在“软处”。所谓“硬处”,是指南宁着力于提升东博会的硬件设施水平。本届东博会期间,南宁会展豪生酒店于8月底正式开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道路交通系统完善并启用。
另一方面,相比于硬件设施的提升,南宁用在“软处”的举措更值得关注。借助东博会之力,南宁市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目前,南宁官方提出了“1+6”人才政策,预计用5年时间,培养集聚3至5名在全球领先的顶尖人才、100名行业领先的海内外领军人才、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500名高技能人才、50万名青年储备人才。
西南地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湄次区域合作的交汇地带,随着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不断增加和次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这种合作关系在未来的道路上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随着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步伐的加快,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必将继续提速,助推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向前迈进。
从最初的国际性经贸交流会议,到服务于政经人文合作的年度盛会,再到撬动“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杠杆,经过了十五载春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以更具活力的姿态面对世界。今年,《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预计将于年底达成。一个又一个事实证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分歧、达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借东盟博览会之助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将肩并肩做共同发展、共建和平、开放共赢、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伙伴,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傅聪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戎轩,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封面图:彭寰摄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