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进博会吸引了各方关注,并将再次向世界展示“不一般”的中国机遇。“大盛会”自然少不了“好邻居”。早在今年5月,东盟国家就已经悉数确定参加首届进博会。这也是今年继东博会之后,东盟十国再度齐聚中国。
东南亚地缘位置重要,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更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更是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平台,进博会将如何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进一步转型升级?
找寻经贸关系发展新动力
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始对话进程,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东盟+1,东盟+3合作启动。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开启了自贸区的建设。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2016年,双方再度签署了升级自贸区的相关协定。
从自贸区成立、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达到4522亿美元,是1991年贸易额的60倍。2017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跃升到了历史性的5148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2000亿美元。2018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20.2%。可以说,中国与东盟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的互利共赢合作格局。
在自贸区的推动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取得了跨越性发展。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都经历着内部转型,也受到了来自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冲击。但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合作仍然势头不减,有着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特点。首先,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互补性强,东盟正在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近年来,中国这座“世界工厂”正在经历着结构优化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相比于中国而言,东盟国家就业市场更广阔,人口红利更丰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企业可以顺应趋势,为东盟国家带去资金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双方可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第二,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进、出口产品仍然以货物贸易为主。其中,东盟各国更加依赖于出口天然资源和农产品;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需求较为稳定。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意识到,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东盟所能提供的,也正是中国所需求的。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后,中国与东盟再次承诺相互开放第三批服务贸易部门,进一步提升了双方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水平。
第三,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首次将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这一新议题纳入协定。中国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领跑者,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东南亚地区现有的电子商务资源。例如,阿里巴巴正在与东盟本土的电商品牌Lazada合作,助力当地电子商务发展。
打造经贸关系发展新平台
开放的中国,欢迎全世界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共享中国机遇。此次进口博览会作为一个全新平台,将更好地把中国市场的大门向东盟国家敞开,为东盟各国提供新的机遇。
首先,这场以“进口”为主题的盛会,无疑为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信心。菲律宾贸工部长洛佩兹曾表示,举办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正积极向世界开放市场,也证明中国对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中国也用实际行动向东盟各国证明,合作共赢,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与追求。进博会可以服务于已有的合作机制,与东博会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事实上,进博会很好地体现了“一带一路”中“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其次,进博会有望丰富东盟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种类,为双边贸易合作提供新的动力。进博会不仅有利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将通过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促进中国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增长动能转换。服务贸易有望成为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的新增长点之一:就在进博会的前几天,首张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在上海自贸区发布,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印尼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在该领域有着成熟的体系,双方能够形成优势互补。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进博会作为中国本年度主场外交的“压轴大戏”,也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巩固、深化此前落实的一系列合作共识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刚刚闭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过多层次、多领域交流活动,建立了更多的合作机制,丰富了“南宁渠道”。借助进口博览会的平台,中国与东盟各国可以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南向通道”等项目取得新进展。
以马来西亚为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期间,中方就曾明确表示欢迎马方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马《联合声明》中,双方也表示,将启动商签双边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小企业提供机遇。此次进博会也落实了上述共识,不仅为马来西亚提供了促销农产品的展区,更在智能展区为大马企业提供了机会。
注入经贸关系发展新信心
尽管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广泛的机遇,但不得不说,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国和东盟都需要足够的互信与定力,共度难关。目前,来自美国的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对于在贸易和投资扩大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东盟和东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携手应对这项挑战。如果说,进博会的举办,是中国给东盟注入的一针强心剂;那么,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则传递出了中国和东盟维护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的信念。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为东盟经济部长系列会议开幕时指出:“RCEP是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彰显东盟成员国和伙伴国高度重视自由贸易、区域融合与国际合作的态度。”可以说,推进全球化进程和自由贸易深入发展,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双方重要的战略共识,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形成有利的反击。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中国与东盟各国坚定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定、双方经贸合作增长求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各国更应当紧握进博会这一契机,巩固既有合作成果,提升新时期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作者:骆永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戎轩,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