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大同区:高标准农田绘出农业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2-11-09 13:14:3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春播秋收,穰穰满家。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万亩玉米今年又迎来丰收,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收玉米,短短半天的时间,村民胡向伟就将玉米收割完毕。按照胡向伟的估算,今年每亩地的产量至少1500斤。

微信图片_20221109082344

“双榆树乡以沙性土壤为主,十年九旱,以前基本是‘靠天吃饭’。” 胡向伟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以前,遇上干旱年头亩产不到千斤,即使年头好点,也就1200斤左右。2019年,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乡里修筑红砖路17.9公里,新打机电井49眼,年年丰产丰收。

今年以来,大同区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抓基础设施环节,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80万亩高标准农田喜获丰收,继续保持稳产10亿斤以上水平。

微信图片_20221109082355

在老山头乡的一处大豆田里,金黄的黄豆颗粒饱满,黄豆散发着缕缕清香,一派丰收景象。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隆隆作响,收割机切割、脱粒、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然后把脱壳的黄豆粒倒入农用车里,农户们看着饱满的黄豆粒,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和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配备喷药无人机、农田监测系统和秸秆还田深翻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实现农田机械化作业、智慧化管理,节水、节肥、节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改造后的农田既成了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的“抢手货”,也成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香饽饽”。同时,避免了土地闲置撂荒,也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村民、种植大户双赢。

自2019年以来,大同区坚决扛牢产粮大区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和扎实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共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1个,总投资5.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6.36万亩,使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80.41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0%。新打机电井857眼、架设输电线路561公里,铺修道路206公里,配套水泵、喷灌机、喷药无人机和农田监测采集设施426台套,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肖遥 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