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服务部有位“设备郎中”

发布时间:2025-11-14 15:46:5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在中交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国投京唐港运维服务部综合维修车间,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蓝色工装、手持检测仪器的身影。他就是车间技术骨干艾瑞军,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设备郎中”。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研劲和精湛的技术功底,这位扎根一线的“小人物”,用一次次创新突破攻克设备运行难题,前不久,他牵头完成的皮带硫化机技术升级项目,不仅彻底解决了困扰车间许久的设备“顽疾”,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

皮带硫化机,作为车间保障煤炭、矿石等散货装卸的关键设备,就像生产线的“心脏”,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然而,随着使用年限增长,这台“心脏”却频频“罢工”——跳闸故障反复出现,加热区域温度不均,温控系统时常失灵。“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要停机三四次,维修人员围着设备转,生产线却只能眼睁睁停着。”车间班组长回忆起当时的困境,语气里满是无奈。这些“疑难杂症”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还大幅增加了维修成本和能耗,成为制约车间发展的“拦路虎”。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艾瑞军主动站了出来,接过了皮带硫化机技术升级的“军令状”。“设备就像人一样,只要找到病根,就能对症下药。”面对这台结构复杂、故障频发的设备,艾瑞军没有丝毫退缩。为了摸清设备的“脾气”,他把休息时间都泡在了车间里,白天拆解部件、测量参数,晚上则对着图纸和数据反复琢磨。有一次,为了排查线路问题,他趴在狭窄的设备底部,一手举着照明灯,一手拿着万用表,逐段检测线路连接情况,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等爬出来时,身上沾满了油污,手臂也被设备边缘划破了口子,但他只是简单清理了一下,又继续投入到排查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一周的细致排查,艾瑞军终于锁定了问题的核心:一是线路接头设计存在短板,长期震动导致接触不良,这是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二是电源缺相导致供电不稳,进而引发加热不均;三是部分操作人员对设备使用规范不熟悉,不当操作加速了设备损耗,加剧了温控失灵问题。

找到“病根”后,艾瑞军结合自己多年的维修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始“对症下药”。在线路改造上,他摒弃了传统的接头方式,创新设计出“卡扣式密封接头”,这种结构不仅能有效抵抗设备震动,还能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大幅提升了线路连接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他还对线路绝缘层进行了升级,采用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进一步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针对操作人员使用不当的问题,艾瑞军利用工余时间编写了《皮带硫化机现场使用规范》,手册里不仅详细列出了设备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配上了生动的示意图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规范,他还组织了多场培训,手把手地向操作人员讲解设备原理和正确操作方法,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

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优化,试点硫化机重新投入运行。令人惊喜的是,这台曾经的“问题设备”彻底焕发了新生——跳闸频率大幅减少,加热均匀度提升了30%,温控精度完全达到生产标准。“现在设备运行稳定多了,我们再也不用整天围着它转,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皮带维修班张队笑着说。据统计,此次技术升级不仅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还每年为车间节约维修成本近10万元,降低能耗15%,得到了业主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只要能让设备平稳运行,为企业多作贡献,再苦再累都值得。”面对大家的称赞,艾瑞军总是这样朴实地回应。在他看来,作为一线技术工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用自己的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如今,在艾瑞军的带动下,综合维修车间形成了一股钻研技术、创新突破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工人开始主动学习技术、攻克难题。这位扎根一线的“设备郎中”,正用自己的行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赵磊)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